传统习俗知多少 | 春意藏夏初长,趣探立夏习俗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5-01

浏览量:133

立夏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

 

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预示着季节的转换

 

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关于立夏

 

民间形成了很多有意思的习俗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立夏的趣味吧!

 

立夏尝新

江南地区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南京人的“三新”指的是玄武湖的樱桃、高淳的青梅、镇江的鲥鱼;在苏州,“三新”是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常熟地区则有吃“九荤十三素”的讲究。总之,立夏是个品尝新鲜时令食物的好时节,而立夏所尝“三新”,多为清淡之味,也正应夏令“宜清淡而远厚味”的饮食规律。

 

迎夏仪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立夏日,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明代还有个有趣的习俗,《帝京景物略》里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在明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官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立夏秤人

在有些地方,有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其他习俗

为迎接立夏,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在江浙等地有转蛋、碰蛋、绘蛋等立夏民俗游戏;在我国安徽一带立夏这天忌坐门槛,俗信说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天的祝愿。

最新动态

诗词赏析 | 日间有余夏,日落有凉秋,一起品读诗词里的秋天,感受秋日的诸多浪漫!

2023-09-11

秋天是一个浪漫的季节,一杯清茶,一本诗书,坐在公园转角处,享受着温暖的午后,实在是惬意!

喝茶、赏景,品读着最美诗词,微风徐来,四处弥漫着醉人气息,感受着秋日的诸多浪漫,实在是享受!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词译文

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诗词赏析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诗词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词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里传来喧闹声,知是少女洗衣归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任凭春天的花草消失,眼前的秋景足以让我流连久居。

诗词赏析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诗词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词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诗词赏析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诗作。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诗坛上别具一格。

诗词作者

王绩(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动态新闻

更多>>

金口河文化馆

地址:乐山市金口河区滨河路三段169

电话:028-64586645

邮箱:xjasickc/@126.com

访问量:302057

蜀ICP备17028841号  版权所有:乐山市金口河区文化馆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