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劳动最光荣,经典劳动诗词,献给最美劳动者!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4-28

浏览量:247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古诗鉴赏

这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中的第二首,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 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诗词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作者介绍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古诗译文

白天去田里从事田间劳动,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古诗鉴赏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逸趣横生。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最新动态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024-04-03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物候现象

中国古代一些作品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

一候桐始华,清明来到,白桐花开,紫白相间的小花如铃铛般,清香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鴽

二候田鼠化为鴽,田鼠躲回洞穴,鸟儿出来活动。清明之日起,阳气渐盛,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雨水增多,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农事农谚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人们纷纷挽起袖子,卷起裤管,下田抢晴播种早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春耕大忙的景象。

清明农谚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清明谷雨紧相连,南坡北洼快种棉。

动态新闻

更多>>

金口河文化馆

地址:乐山市金口河区滨河路三段169

电话:028-64586645

邮箱:xjasickc/@126.com

访问量:333828

蜀ICP备17028841号  版权所有:乐山市金口河区文化馆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