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 千年技艺之银花丝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21

浏览量:213

银花丝


银花丝是四川成都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金银工艺品,这项金属工艺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明清时就已经达到过极高的艺术水平,曾与蜀绣、竹编、漆器一起更号称成都的“四大名旦”可制作花丝首饰、摆件。传世文物有清末民初花丝珐琅凤鸟嵌宝红玛瑙耳环、银花丝编织松鹤纹盖罐。2008年6月7日,银花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历史


成都金银器的制作源于公元前1700年的殷商,至汉代便出现了金银花丝制品。

在长沙马王堆、湖北江陵凤凰山及贵州清镇等汉墓中,乃至朝鲜平壤、蒙古诺音乌拉古墓中都曾发现大批署有"蜀郡西工"、"成都郡工官"戮印的金银器。

到宋代,成都的金银器制作已十分精美,出现了丝、片结合的产品。

1969年在四川德阳孝泉镇发现了窖藏的一批宋代成都造的银器,有莲花杯、菊花杯、镂空盒、瓜形壶等,造型多样,结构巧妙,做工精美。

到明清,成都的金银花丝大量使用"堆丝、填丝、垒丝、炭丝、錾刻"等工艺,逐步形成了地方特色。

后来,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内迁,成都云集了一大批文化名流、达官商贵。金号、银楼大量涌现,华兴街、东大街、打金街、署袜街、鼓楼街一带均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生产大量银花丝产品。今南起文武路,北止楞伽庵街、通顺桥街交会处接白云寺街一段,其时银器、银丝手工作坊多汇聚于此,遂得名银丝街,至今尚在。但在抗战后,这一市场逐渐萧条冷落,成都的金银器制作陷入低迷的历史低谷。

目前,成都金银制品厂的道安,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是全国唯一一位能掌握成都银花丝技术全部流程的艺术家。

部分文案来源:网络综合


最新动态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024-04-03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物候现象

中国古代一些作品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

一候桐始华,清明来到,白桐花开,紫白相间的小花如铃铛般,清香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鴽

二候田鼠化为鴽,田鼠躲回洞穴,鸟儿出来活动。清明之日起,阳气渐盛,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雨水增多,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农事农谚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人们纷纷挽起袖子,卷起裤管,下田抢晴播种早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春耕大忙的景象。

清明农谚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清明谷雨紧相连,南坡北洼快种棉。

动态新闻

更多>>

金口河文化馆

地址:乐山市金口河区滨河路三段169

电话:028-64586645

邮箱:xjasickc/@126.com

访问量:335897

蜀ICP备17028841号  版权所有:乐山市金口河区文化馆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